14

2020

-

09

荊州市發布“米、蝦、油”三大重點產業發展方案

作者:


日前,我市發布《荊州市“一粒米”“一只蝦”“一滴油”重點產業發展方案》。今后,我市將重點圍繞“一粒米”“一只蝦”“一滴油”,著力提升農業集約化、標準化、產業化和品牌化水平,打造荊州大米、荊州小龍蝦、荊州雙低優質油菜三大支柱產業。

根據方案,到2025年,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以上,產量80億斤左右。優質品種應用率90%以上,其中二級及以上優質稻面積250萬畝。培育1個全國知名品牌和3-5個湖北優勢特色稻米品牌,“荊州大米”公共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全面提升,稻米及其精深加工產品的水平和檔次明顯提高。

實現全市小龍蝦產業“4511”的發展目標,即到2022年養殖面積達到400萬畝(其中蝦稻共作320萬畝),小龍蝦產量50萬噸,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1000億元,為農民增收100億元以上。

全市油菜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,油菜雙低化率達到100%,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%,畝平均產量達到200公斤以上。培育1個全國知名品牌和8個省級知名品牌,建設5個油菜萬元模式村,建成3個油菜科技智慧特色小鎮。

方案指出,我市將通過優化優質稻產業布局、加強市場主體培育、加大投入力度、加強技術集成創新和集聚產業資源等舉措,鞏固提升水稻產業,做強“一粒米”;通過突出小龍蝦種業發展、推行標準化生產和捕撈、探索模式創新、加快建設規范化的交易市場、突破性發展加工業、大力支持餐飲業發展和加強品牌建設等舉措,突破發展小龍蝦產業,做大“一只蝦”;通過落實相關惠農政策、擴大油菜種植面積、推進油菜綠色高效生產、加快油菜產業融合發展、打造荊州菜籽油品牌和建設油菜特色小鎮等舉措,創新推動油菜產業,做優“一滴油”。

方案明確,各地各部門要把“一粒米”“一只蝦”“一滴油”作為重點支柱產業打造,作為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,重點圍繞“一粒米”“一只蝦”“一滴油”開展全產業鏈招商,通過平臺招商、聯合招商、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積極招引大體量、新科技、高效益的好項目。

加快品牌建設促進提質增效 荊州做大做強大米產業

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。近年來,我市通過調優產業結構、發展新型模式,促進全產業鏈發展,著力做大大米產業,做優荊州稻米,為“糧安天下”做貢獻。

擁有“魚米之鄉”“天下糧倉”美譽的荊州,大米文化源遠流長,是“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”,生產的荊州大米質地純凈、潔白晶瑩,飯粒香嫩油潤、松軟可口,深受百姓喜愛,并形成了自己的大米品牌文化,如紀山米、太陽宮御米、馬跑泉香米、荊州菰米等。

水稻是我市第一大作物,也是優勢農作物。全市現有規上大米加工企業105家,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大米龍頭企業3家、省級36家、市級66家。開展“三品一標”認證的大米企業65家、標志數100個,面積247萬畝,占比35%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、地理標志產品5個、湖北名牌4個。

穩產調優培主體

隨著稻米市場變化,荊州大米產業發展也面臨新情況、新難題,急需抱團發展、打響品牌、發展現代農業,大力提升荊州大米價值。

近年來,我市相繼出臺《荊州市優質稻產業提升工程實施方案》《荊州市創建百億斤糧食大市實施方案》《2016-2020年水稻產業提升計劃》《“水稻+”模式協同推廣計劃》《荊州市一粒米、一只蝦、一滴油重點產業發展方案》等,促進荊州大米產業走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路子。同時,組建成立大米加工企業協會,全市各級黨委政府、農業農村部門以及糧食加工企業聯手,做大做強大米產業。

穩定發展水稻生產。荊州是全國產糧大市,全市8個縣市區有7個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,水稻是我市主要糧食作物,常年種植面積在650萬畝以上,占糧食作物的65%左右,產量占全省稻谷總量的五分之一,居全省首位。

突出優化種植結構。全市水稻種植面積基本穩定,種植結構、模式不斷優化,品質不斷提升。目前,全市大面積推廣的水稻種植模式主要有中稻-油菜(小麥)、油-稻-再、肥-稻-再、稻田綜合種養等。全市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稻種植面積在600萬畝左右、占90%,其中國標二級以上160萬畝左右,推廣的優質稻品種300多個。

大力培育經營主體。據市農業農村部門提供的數據,2019年,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548.62萬畝,其中流轉用于種植糧食作物的面積273.86萬畝。家庭農場數量7758個,其中糧食產業2585個、種養結合(主要為蝦稻合作社)2510個。農民專業合作社8252個,其中糧食產業1790個,流轉面積1000畝以上水稻種植大戶有140家。全市有農機服務組織379個、植保服務組織122個,形成了水稻育秧、耕種收、專業化統防統治、糧食烘干等生產全程機械化社會服務體系,我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高于全省、全國平均水平。

精深加工提質效

近年來,我市積極培植稻米加工龍頭企業,通過著力打造精品名牌、開發高科技產品、全力拓展市場等,帶動稻米全產業鏈發展。

目前,全市有市級以上糧油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5家。其中,國家級龍頭企業3家、省級龍頭企業36家、市級龍頭企業66家。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有388家,年設計生產總能力2106.5萬噸,同比增長2.35%。其中,年成品糧加工能力1670.3萬噸,同比增長1.4%;年糧食加工能力35.24萬噸,同比減少2.99%。2019年度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433.18億元,實現銷售收入413.03億元,糧油加工企業日加工稻谷2.69萬噸。

同時,全市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,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計劃,以打造荊州味道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為目標,建設“荊州大米”品牌,引領形成各具特色的優質稻米品牌。全市現有福娃大米、洪湖浪大米等中國馳名商標2個,紀山米、章田寺大米、監利大米、洪湖再生稻香米、馬跑泉香米等地理標志產品5個,紀山米、荊楚樂大米、銀真大米、晶瑩大米等湖北名牌4個。

下一步,全市各級黨委政府、農業農村部門以及糧食加工企業聯手,整合全市大米資源和產業規模優勢,發揮群體效益,創建名牌,搞活流通,堅持生態優先,進一步抓好荊州大米歷史文化傳承和品牌價值提升,努力將“荊州大米”打造成全國著名的大米品牌,做強荊州大米,以米興農、以米強農,促進荊州農業轉型升級,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飛躍。(記者周軍通訊員張強李大珍)

相關新聞

日本成人福利在线看